3月21日,工人在河南省西华县东王营乡华硕制衣扶贫车间工作。
目前这个车间已安排200多位农民就业。近年来,河南省西华县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支撑,加大特色产品、扶贫车间建设,引导贫困人员走进基地和车间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精准脱贫。(记者 朱祥 摄)
3月21日,西华县东王营乡农民在当地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采摘蔬菜。
近年来,河南省西华县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支撑,加大特色产品、扶贫车间建设,引导贫困人员走进基地和车间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精准脱贫。(记者 朱祥 摄)
3月21日,西华县东王营乡农民在当地的蔬菜生产基地为蔬菜喷洒叶面肥。
近年来,河南省西华县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支撑,加大特色产品、扶贫车间建设,引导贫困人员走进基地和车间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精准脱贫。(记者 朱祥 摄)
3月21日,西华县大王庄乡草楼村的贫困户刘公亮在扶贫产业基地工作。
近年来,河南省西华县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支撑,加大特色产品、扶贫车间建设,引导贫困人员走进基地和车间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精准脱贫。(记者 朱祥 摄)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无人机展示营销大厅、无人机大数据中心、试机草坪、标准化厂房等,酷农、汉和、飞翔达、蓝天之翼等10多家无人机企业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谁能想到如此规模宏大的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竟然是打工妹安晓返乡创办的企业。
2月23日上午,汝州市林业局李窑工作队与李窑村两委及相关技术人员对该村花椒基地、拱棚猪厂、核桃基地建没进行实地察看,为今年李窑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整村脱贫寻找出路。
水屯镇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农业主体+基地+社员”等一系列扶贫模式,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巩义市鲁庄镇第一届特色农产品展示会于10月15日开幕,候地小米、罗彦庄石榴、小相菊花、四合冬枣、山楂、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在短短的一上午就被抢购一空,过半展位不得不回鲁庄镇补货。
近日,西华县黄桥乡颍河湾生态园和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合胜谈及今年的效益笑得合不拢嘴。同时让他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在他这里打工的30多个贫困户因此摆脱了贫困。如今在西华,像和合胜这样通过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年,该县把“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开发现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规模产业项目。
8月24日上午,“砥砺奋进的五年·看宛城”系列媒体采风活动在宛城区金华镇启动。
8月15日,由国家发改委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大数据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前期接洽组莅平。李毛说,特色小镇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我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宛城区老农经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探索扶贫发展新模式,打造精准扶贫产业园,助力农户摘掉“贫困帽”、唱响“致富歌”。
这几天,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村民闫鲁峰忙着在网上查阅车型资料,“咱这里是山区,我准备花个十来万块钱买辆小越野车。在旅游产业方面,该县在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西部山区发展农家乐旅游,并鼓励旅游企业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截止2017年7月底,许昌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口木制品301批,同比增长32.5%;出口金额626.2万美元,同比增长14.5%。产品主要为胶合板、蜂机具等,出口至东南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7月31日,在汤阴县韩庄镇南张贾村的果园里,该村党支部书记程继伟说,现在村子不仅变了面貌,这次还入选了农业部公布的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靠的就是这3000余亩有机果蔬的特色产业。
西平县出山镇刘清管村地处西平县西部浅山丘陵区,全村有430户农户,1535口人。经过近段时间脱贫攻坚贫困户精准识别,全村共识别出31户贫困户。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途径和重中之重,为促进贫苦户增收致富,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河沿张村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
地方产业资源零散,是造成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的一大因素。为贯彻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升级思路